很显然,王夫人因为一心要促成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事,是不可能喜欢林黛玉的。不喜欢也倒罢了,问题的关键在于,自打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一天,她就开始了对林黛玉的折磨。我甚至敢这样说,如果没有贾母,林黛玉是万万不可能被接到贾府来的。因为,王夫人压根儿就不想林黛玉来。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位二舅妈是怎么对待自己丈夫的亲妹妹的孩子的吧,碰上这样的舅妈,想不倒霉都难。
首先, 王夫人对林黛玉的态度就比别人冷淡。
小说第三回写黛玉进贾府,众人因为老太太疼爱黛玉的缘故,都表现得十分热情。可这其中,王夫人是最冷淡的一个。在写林黛玉拜见两位舅妈的时候,大舅妈邢夫人是亲自接了去,她“挽着黛玉的手”,“让黛玉坐了”,“又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告辞时,她又“送至仪门前,又嘱咐了众人几句,眼看着车去了方回来。”姑且不论邢夫人是否真心,但礼数是做足做到了。可是二舅妈王夫人呢,仆人先是把黛玉引进她“时常居坐宴息”的东房,结果王夫人不在,过了一会儿,方叫丫环请黛玉到正房相见。这已经明显有正儿八经的慢待之意了。
其次,王夫人紧接着就给黛玉下了个套。
黛玉来到正房拜见王夫人,只见“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便不肯坐,而是往“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坐了。而“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一来长辈接见小辈,怎么要坐在西边下首呢?二来为什么要引黛玉去坐贾政的座位呢?这分明是想给黛玉一个难堪。让她第一天进荣国府便落人笑柄,遭人耻笑。好在林黛玉知书识礼、聪明绝顶,逃过一劫。
第三,王夫人趁贾母不在立即告诫黛玉离自己儿子宝玉远点。
坐下之后,王夫人立即对黛玉说:“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这话明显是假话,一来宝玉从小就是和姊妹们在一起长大的,二来这种要求已经违背了贾母的意愿,贾母的意思却偏偏就是把宝玉和黛玉安置在一起。
第四,周瑞家的送花。
小说第七回,王夫人和薛姨妈闲聊的时候,薛姨妈要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送宫花给姑娘们,周瑞家的把最后两朵送给了黛玉,而且引起了黛玉的反感。表面看起来,这是周瑞家的顺路送,送到那算那。但其实问题绝没有那么简单。一来这样的处理方式是违背了贾母对于黛玉的定位的。自打黛玉到贾府以后,宝玉和黛玉就享受明显高别人一等的待遇,而如今,周瑞家的刚好来了个掉个儿,把第一变成了最后。周瑞家的是老在贾府侍候的人了,难道连这点礼数都不懂?如果没有王夫人给她撑腰,难道她敢这样做?二来周瑞家的话明显具有挑逗意味。她说:“各位都有了,这两只是姑娘的了。”在黛玉冷笑发过牢骚之后,只见“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大有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的意思。这显然又是王夫人的主意。
第五,王夫人见面总爱提起林黛玉的病。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每逢王夫人和林黛玉对话,三句话就离不开病和药。比如小说第二十八回,“王夫人见了林黛玉,因问道:‘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林黛玉道:‘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表面上看起来,这是关心黛玉,其实不是,是要人们时时刻刻记着,这是个不得福寿的病秧子,是配不得我家宝玉的。而且,大家注意到王夫人给黛玉推荐的大夫的姓了没有,姓“鲍”,恰如《围城》里鲍小姐的“鲍”,喻鲍鱼之腥臭也。贾府也有个鲍二,一天只知道吃酒,他老婆鲍二家的就是和贾琏通奸的那位,是人尽可夫的烂货,可见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我相信,曹雪芹偏偏给这位大夫这个姓,不是没有意义的。这似乎在暗示王夫人给黛玉推荐的医生并不是什么好医生,因此,被贾母否决了。
第六,当然就是以她和薛姨妈为首的一手策划的“金玉良缘”阴谋,妄图扼杀宝黛之间的爱情,这方面的心得,我已经在拙文《金玉良缘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里做过详尽的阐述,这里就不再重复罗嗦了。
第七,王夫人力促贾妃支持宝玉和宝钗的婚姻,给宝玉、黛玉乃至贾母施加压力。最明显的不过是小说第十七至十八回,贾妃省亲时所赐的礼物,所有姐妹还都是一样的,但是到了端午节赐礼,赐给宝玉和宝钗的就是一样的,而黛玉的只和迎、探、惜春的一样。这就强烈的表明了贾妃的态度,那就是要宝玉和宝钗结合,而不是和黛玉。这期间,王夫人肯定做了皇妃女儿的工作。我们应该能够想象这样的信号对于黛玉的打击是有多么的沉重(见拙文《《红楼梦》中贾母如何破金玉良缘》)。或许有人会以为我杜撰,因为王夫人怎么可能有机会去争取身在皇宫的贾妃的支持,但只要认真读过小说的都知道,王夫人完全有这样的机会,因为正如贾妃在省亲时所说:“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见面是尽有的”,作为贾妃的母亲,王夫人自然是最有权力进内探视的人选。
第八,则是给黛玉安了个“多心”的标签。
王夫人正是通过“金玉良缘”的折磨促使黛玉和宝玉时常争吵,通过一些暗地里违背贾母意愿的“故意的冷遇”就如上述的送宫花以及贾妃的赐物等等促使毕竟年轻不懂事的黛玉说出种种气话来,不仅如此,她还趁机给黛玉扣了顶“多心”“刻薄”的帽子,而且运作得相当成功,在贾府上下得到了高度认可。比如小说第二十七回,宝钗因听到红玉和坠儿的对话巧妙把责任转嫁到黛玉身上时,丫环红玉与坠儿对黛玉的评价就是“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可是他们那里知道,就在刚才恰恰是他们认为非常厚道的薛宝钗在“嫁祸”黛玉呢?可不要小看了“多心”和“刻薄”这顶帽子,它暗示着一个大家闺秀的缺乏修养和不守妇道。而最让人感到恐怖的就是,由于造成了“铁一般的事实”,这个帽子居然连林黛玉自己也被迫无奈的戴上了,承认自己是个多心的人,这说明王夫人是多么的善于“运筹帷幄”。
真相和事实,往往就是这样在不起眼的点点滴滴中被抹杀的,冷酷而工于心计的王夫人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在“蚕食”着贾母关于宝黛结合的计划,也在一步一步的把林黛玉逼上孤苦伶仃、众人敬而远之的境地,到最终,只有贾母和宝玉坚定的站在她的身后。但是,舆论和人心却完全倒向了王夫人一边。这就是二舅妈王夫人给外甥女林黛玉精心营造的令人窒息的“生存环境”。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位二舅妈是怎么对待自己丈夫的亲妹妹的孩子的吧,碰上这样的舅妈,想不倒霉都难。
首先, 王夫人对林黛玉的态度就比别人冷淡。
小说第三回写黛玉进贾府,众人因为老太太疼爱黛玉的缘故,都表现得十分热情。可这其中,王夫人是最冷淡的一个。在写林黛玉拜见两位舅妈的时候,大舅妈邢夫人是亲自接了去,她“挽着黛玉的手”,“让黛玉坐了”,“又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告辞时,她又“送至仪门前,又嘱咐了众人几句,眼看着车去了方回来。”姑且不论邢夫人是否真心,但礼数是做足做到了。可是二舅妈王夫人呢,仆人先是把黛玉引进她“时常居坐宴息”的东房,结果王夫人不在,过了一会儿,方叫丫环请黛玉到正房相见。这已经明显有正儿八经的慢待之意了。
其次,王夫人紧接着就给黛玉下了个套。
黛玉来到正房拜见王夫人,只见“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便不肯坐,而是往“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坐了。而“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一来长辈接见小辈,怎么要坐在西边下首呢?二来为什么要引黛玉去坐贾政的座位呢?这分明是想给黛玉一个难堪。让她第一天进荣国府便落人笑柄,遭人耻笑。好在林黛玉知书识礼、聪明绝顶,逃过一劫。
第三,王夫人趁贾母不在立即告诫黛玉离自己儿子宝玉远点。
坐下之后,王夫人立即对黛玉说:“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这话明显是假话,一来宝玉从小就是和姊妹们在一起长大的,二来这种要求已经违背了贾母的意愿,贾母的意思却偏偏就是把宝玉和黛玉安置在一起。
第四,周瑞家的送花。
小说第七回,王夫人和薛姨妈闲聊的时候,薛姨妈要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送宫花给姑娘们,周瑞家的把最后两朵送给了黛玉,而且引起了黛玉的反感。表面看起来,这是周瑞家的顺路送,送到那算那。但其实问题绝没有那么简单。一来这样的处理方式是违背了贾母对于黛玉的定位的。自打黛玉到贾府以后,宝玉和黛玉就享受明显高别人一等的待遇,而如今,周瑞家的刚好来了个掉个儿,把第一变成了最后。周瑞家的是老在贾府侍候的人了,难道连这点礼数都不懂?如果没有王夫人给她撑腰,难道她敢这样做?二来周瑞家的话明显具有挑逗意味。她说:“各位都有了,这两只是姑娘的了。”在黛玉冷笑发过牢骚之后,只见“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大有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的意思。这显然又是王夫人的主意。
第五,王夫人见面总爱提起林黛玉的病。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每逢王夫人和林黛玉对话,三句话就离不开病和药。比如小说第二十八回,“王夫人见了林黛玉,因问道:‘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林黛玉道:‘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表面上看起来,这是关心黛玉,其实不是,是要人们时时刻刻记着,这是个不得福寿的病秧子,是配不得我家宝玉的。而且,大家注意到王夫人给黛玉推荐的大夫的姓了没有,姓“鲍”,恰如《围城》里鲍小姐的“鲍”,喻鲍鱼之腥臭也。贾府也有个鲍二,一天只知道吃酒,他老婆鲍二家的就是和贾琏通奸的那位,是人尽可夫的烂货,可见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我相信,曹雪芹偏偏给这位大夫这个姓,不是没有意义的。这似乎在暗示王夫人给黛玉推荐的医生并不是什么好医生,因此,被贾母否决了。
第六,当然就是以她和薛姨妈为首的一手策划的“金玉良缘”阴谋,妄图扼杀宝黛之间的爱情,这方面的心得,我已经在拙文《金玉良缘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里做过详尽的阐述,这里就不再重复罗嗦了。
第七,王夫人力促贾妃支持宝玉和宝钗的婚姻,给宝玉、黛玉乃至贾母施加压力。最明显的不过是小说第十七至十八回,贾妃省亲时所赐的礼物,所有姐妹还都是一样的,但是到了端午节赐礼,赐给宝玉和宝钗的就是一样的,而黛玉的只和迎、探、惜春的一样。这就强烈的表明了贾妃的态度,那就是要宝玉和宝钗结合,而不是和黛玉。这期间,王夫人肯定做了皇妃女儿的工作。我们应该能够想象这样的信号对于黛玉的打击是有多么的沉重(见拙文《《红楼梦》中贾母如何破金玉良缘》)。或许有人会以为我杜撰,因为王夫人怎么可能有机会去争取身在皇宫的贾妃的支持,但只要认真读过小说的都知道,王夫人完全有这样的机会,因为正如贾妃在省亲时所说:“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见面是尽有的”,作为贾妃的母亲,王夫人自然是最有权力进内探视的人选。
第八,则是给黛玉安了个“多心”的标签。
王夫人正是通过“金玉良缘”的折磨促使黛玉和宝玉时常争吵,通过一些暗地里违背贾母意愿的“故意的冷遇”就如上述的送宫花以及贾妃的赐物等等促使毕竟年轻不懂事的黛玉说出种种气话来,不仅如此,她还趁机给黛玉扣了顶“多心”“刻薄”的帽子,而且运作得相当成功,在贾府上下得到了高度认可。比如小说第二十七回,宝钗因听到红玉和坠儿的对话巧妙把责任转嫁到黛玉身上时,丫环红玉与坠儿对黛玉的评价就是“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可是他们那里知道,就在刚才恰恰是他们认为非常厚道的薛宝钗在“嫁祸”黛玉呢?可不要小看了“多心”和“刻薄”这顶帽子,它暗示着一个大家闺秀的缺乏修养和不守妇道。而最让人感到恐怖的就是,由于造成了“铁一般的事实”,这个帽子居然连林黛玉自己也被迫无奈的戴上了,承认自己是个多心的人,这说明王夫人是多么的善于“运筹帷幄”。
真相和事实,往往就是这样在不起眼的点点滴滴中被抹杀的,冷酷而工于心计的王夫人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在“蚕食”着贾母关于宝黛结合的计划,也在一步一步的把林黛玉逼上孤苦伶仃、众人敬而远之的境地,到最终,只有贾母和宝玉坚定的站在她的身后。但是,舆论和人心却完全倒向了王夫人一边。这就是二舅妈王夫人给外甥女林黛玉精心营造的令人窒息的“生存环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红楼梦》中的王夫人果真是“菩萨心肠”?
下一篇:林黛玉果真是“小心眼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