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观中美女如云,个个蕙质兰心,才情不凡,而我最欣赏,也最叹息的,还是这里面的 “二玉”-- 超凡脱俗才华横溢的黛玉,和孤高清绝仙风道骨的妙玉。
* 黛玉 *
黛玉的脱俗气质与她近乎病态的柔弱不无关系。“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暗飘双泪损香肌,起坐花丛独颦眉,如此我见犹怜的娟雅女子,难怪宝哥哥会对她眷顾有加,疼惜倍至了。
而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也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
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
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个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 妙玉 *
妙玉与黛玉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她的雅洁之气,也是秉承于其读书仕宦之家。她诗思敏捷,曾在凹晶馆续诗十三韵;令黛玉和湘云赞赏不已,她纤尘不染,即便是到惜春处闲坐,也要自备茶具;她情趣雅致,连煮茶用的水都很是讲究,要采撷梅花瓣上的积雪融成,这些都让人觉得她象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
同黛玉一样,妙玉也是对宝玉有着难解的情愫。妙玉虽以“槛外人”自称,然而青春芳龄的她,却难做到出家人应有的置身红尘外,无情无欲清净无为。宝玉过生日,她会送上粉红信笺,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祝芳辰”,宝玉则是经岫烟授意回帖“槛内人宝玉熏沐谨拜”,这一“外”一“内”,看似调侃,朦胧中也蕴涵着几许情意。
妙玉又与黛玉不同。黛玉对宝玉的爱来的直接热烈,嗔笑无忌,挥笔写在诗句里,凝眸流于眼神中。可是妙玉不得不将这份情深藏心底,虽尘念未绝,却恐有流露招人耻笑,一人独首静庵,其心中孤苦可知。她只有宝玉到庵里吃茶,才会递上自己的杯盏;栊翠庵里的梅花,别人要不来,宝玉一讨即得;与宝玉闲谈,她也会耳热心跳。“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想要做到一了百了毕竟太难。可惜宝玉对妙玉即便有情也是敬重之情居多,偶有世俗之情一闪而过他也会当作是一种罪过,惟恐亵渎了圣洁高贵的俏丽女尼。这便是妙玉的悲哀了……
“太高人欲妒,过洁世同嫌。”妙玉的高洁孤僻,曲高和寡,又胜黛玉三分,以至与很难得到世人的理解,周围同龄人很多,却没有人能同她真正的心灵交会,宝钗说她“怪诞”,李纨说她“可厌”,岫烟与她相交多年,却也说她“僧不僧,俗不俗”。妙玉的雅洁,竟是这样的为世俗所不容,这就难怪作者为她设计了一个“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沼中”的命运了。
可叹:痴情不改,红楼梦已远;花开几度,蕊冷香渐残。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她们如花的岁月就这样匆匆结束,带着一生不曾了却的情,一世未曾流尽的泪,一双枯瘦的身躯,已随飘舞的花瓣,化尘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