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大家几乎一致认定这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进而认定贾府就是作者曹雪芹家。可是,我在细读小说的时候,却分明感觉到事实并非如此,其实作者曹雪芹家并不是小说中的贾府,而是另有其“家”。
这个“家”,就是“江南甄家”。理由是:
其一,曹雪芹在小说中早已经有“甄士隐”(真事隐)和“贾雨村”(假语存)的说法,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说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方法主要还是“虚构”,作为主线的贾府实际就是“假府”,是一个虚构的家庭。并不存在。
其二,但是,曹雪芹也并不是完全虚构,它的家族的真实情况还是在小说中有表现的,但是一条次要的线索,这条线索就是“江南甄家”。“甄家”者,“真家”也,这其实是曹雪芹在告诉读者,这才是我曹雪芹真正的家族。
其三,曹雪芹表现甄家的情况,很像当下的大导演都喜欢在自己导演的影片里露下脸,留个纪念的做法。好莱坞著名的惊悚片大师希区柯克就乐此不疲。我认为曹雪芹在小说里写甄家,一是为了达到“以真乱假”的目的,二也有点“留此存照”的私心。
其四,仔细分析小说中甄家的情况,其实与真实的曹雪芹家的情况完全一致。
首先,曹家确实不住在京城,而是住在江南,这与小说中的甄家一致;其次,曹家曾经四次接待皇帝四下江南,小说中对于甄家也有如此描述:“如今还有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好势派!独他们家接驾四次。要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这是小说第十六回贾琏的奶妈所说的话,而这种对于甄家的描述,是和曹雪芹家族的曾经的荣耀一致的,也就是说,曹雪芹已经屡次在告诉读者,小说里真正的曹家,乃“甄家”也。第三,曹家后来犯事被抄,小说中的甄家也犯事被抄。
其五,作者曹雪芹的原型不是贾宝玉而是甄宝玉。
我们知道贾宝玉和甄宝玉这两个人物几乎就是一摸一样的人物,不仅长相秉性相同,就是见解也相同。从小说中,唯一的不同就是年龄,贾宝玉比甄宝玉大两三岁。应该说在塑造贾宝玉和甄宝玉上,曹雪芹采取的是“以假乱真”的手法,把甄宝玉的事迹移植到贾宝玉身上,但不论如何,因为有甄宝玉的存在,曹雪芹的原型就只能是甄宝玉而不是贾宝玉。
其六,通过对甄家的描写,我们可以发现甄家(其实也就是曹家)的真实情况其实与贾家还是有区别的。
小说第五十六回写甄家人与贾母的一段对话,不仅表现的是贾宝玉和甄宝玉的相同,其实也表现了甄家和贾家的不同。且看:一语未了,果然人回:“甄府四个女人来请安。”贾母听了,忙命人带进来。那四个人都是四十往上年纪,穿带之物皆比主子不大差别。请安问好毕,贾母便命拿了四个脚踏来。他四人谢了坐,等着宝钗等坐了,方都坐下。贾母便问:“多早晚进京的?”四人忙起身回说:“昨儿进的京,今儿太太带了姑娘进宫请安去了,所以叫女人们来请安,问候姑娘们。”贾母笑问道:“这些年没进京,也不想到就来。”四人也都笑回道:“正是。今年是奉旨唤进京的。”贾母问道:“家眷都来了?”四人回说:“老太太和哥儿、两位小姐,并别位太太,都没来;就只太太带了三姑娘来了。”贾母道:“有人家没有?”四人道:“还没有呢。”贾母笑道:“你们大姑娘和二姑娘,这两家,都和我们家甚好。”四人笑道:“正是。每年姑娘们有信回来说,全亏府上照看。”贾母笑道:“什么‘照看’?原是世交,又是老亲,原应当的。你们二姑娘更好,不自尊大,所以我们才走的亲密。”四人笑道:“这是老太太过谦了。”贾母又问:“你这哥儿也跟着你们老太太?”四人回说:“也跟着老太太呢。”贾母道:“几岁了?”又问:“上学不曾?”四人笑说:“今年十三岁。因长的齐整,老太太很疼,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老爷太太也不便十分管教。”贾母笑道:“也不成了我们家的了?你这哥儿叫什么名字?”四人道:“因老太太当作宝贝一样,他又生的白,老太太便叫作‘宝玉’。”贾母笑向李纨道:“偏也叫个‘宝玉’!”李纨等忙欠身笑道:“古至今,同时隔代,重名的很多。”四人也笑道:“起了这小名儿之后,我们上下都疑惑,不知那位亲友家也倒像曾有一个的。只是这十来年没进京来,却记不真了。”贾母笑道:“那就是我的孙子。——人来。”众媳妇丫头答应了一声,走近几步,贾母笑道:“园里把咱们的宝玉叫了来,给这四个管家娘子瞧瞧,比他们的宝玉如何。”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甄家是有五位小姐一个公子哥儿的,其中大小姐和二小姐嫁到了京城,并且经常得到贾家的照顾。这与贾府不同,贾府只有四位小姐,大小姐是皇贵妃,二小姐误嫁中山狼,后被折磨致死,三小姐探春和亲远嫁做藩王妃,四小姐出家。而甄家的大小姐和二小姐从叙述来看,婚后生活是很幸福的,根本不像贾元春和贾迎春那么不幸。
如果我们要了解曹雪芹家情况的话,甄家才是真实的曹家的情况。也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红楼梦》并不是一部真正的自传体小说,它寄托的感情也许是真实的,但事件却不一定是真实的。
这个“家”,就是“江南甄家”。理由是:
其一,曹雪芹在小说中早已经有“甄士隐”(真事隐)和“贾雨村”(假语存)的说法,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说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方法主要还是“虚构”,作为主线的贾府实际就是“假府”,是一个虚构的家庭。并不存在。
其二,但是,曹雪芹也并不是完全虚构,它的家族的真实情况还是在小说中有表现的,但是一条次要的线索,这条线索就是“江南甄家”。“甄家”者,“真家”也,这其实是曹雪芹在告诉读者,这才是我曹雪芹真正的家族。
其三,曹雪芹表现甄家的情况,很像当下的大导演都喜欢在自己导演的影片里露下脸,留个纪念的做法。好莱坞著名的惊悚片大师希区柯克就乐此不疲。我认为曹雪芹在小说里写甄家,一是为了达到“以真乱假”的目的,二也有点“留此存照”的私心。
其四,仔细分析小说中甄家的情况,其实与真实的曹雪芹家的情况完全一致。
首先,曹家确实不住在京城,而是住在江南,这与小说中的甄家一致;其次,曹家曾经四次接待皇帝四下江南,小说中对于甄家也有如此描述:“如今还有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好势派!独他们家接驾四次。要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这是小说第十六回贾琏的奶妈所说的话,而这种对于甄家的描述,是和曹雪芹家族的曾经的荣耀一致的,也就是说,曹雪芹已经屡次在告诉读者,小说里真正的曹家,乃“甄家”也。第三,曹家后来犯事被抄,小说中的甄家也犯事被抄。
其五,作者曹雪芹的原型不是贾宝玉而是甄宝玉。
我们知道贾宝玉和甄宝玉这两个人物几乎就是一摸一样的人物,不仅长相秉性相同,就是见解也相同。从小说中,唯一的不同就是年龄,贾宝玉比甄宝玉大两三岁。应该说在塑造贾宝玉和甄宝玉上,曹雪芹采取的是“以假乱真”的手法,把甄宝玉的事迹移植到贾宝玉身上,但不论如何,因为有甄宝玉的存在,曹雪芹的原型就只能是甄宝玉而不是贾宝玉。
其六,通过对甄家的描写,我们可以发现甄家(其实也就是曹家)的真实情况其实与贾家还是有区别的。
小说第五十六回写甄家人与贾母的一段对话,不仅表现的是贾宝玉和甄宝玉的相同,其实也表现了甄家和贾家的不同。且看:一语未了,果然人回:“甄府四个女人来请安。”贾母听了,忙命人带进来。那四个人都是四十往上年纪,穿带之物皆比主子不大差别。请安问好毕,贾母便命拿了四个脚踏来。他四人谢了坐,等着宝钗等坐了,方都坐下。贾母便问:“多早晚进京的?”四人忙起身回说:“昨儿进的京,今儿太太带了姑娘进宫请安去了,所以叫女人们来请安,问候姑娘们。”贾母笑问道:“这些年没进京,也不想到就来。”四人也都笑回道:“正是。今年是奉旨唤进京的。”贾母问道:“家眷都来了?”四人回说:“老太太和哥儿、两位小姐,并别位太太,都没来;就只太太带了三姑娘来了。”贾母道:“有人家没有?”四人道:“还没有呢。”贾母笑道:“你们大姑娘和二姑娘,这两家,都和我们家甚好。”四人笑道:“正是。每年姑娘们有信回来说,全亏府上照看。”贾母笑道:“什么‘照看’?原是世交,又是老亲,原应当的。你们二姑娘更好,不自尊大,所以我们才走的亲密。”四人笑道:“这是老太太过谦了。”贾母又问:“你这哥儿也跟着你们老太太?”四人回说:“也跟着老太太呢。”贾母道:“几岁了?”又问:“上学不曾?”四人笑说:“今年十三岁。因长的齐整,老太太很疼,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老爷太太也不便十分管教。”贾母笑道:“也不成了我们家的了?你这哥儿叫什么名字?”四人道:“因老太太当作宝贝一样,他又生的白,老太太便叫作‘宝玉’。”贾母笑向李纨道:“偏也叫个‘宝玉’!”李纨等忙欠身笑道:“古至今,同时隔代,重名的很多。”四人也笑道:“起了这小名儿之后,我们上下都疑惑,不知那位亲友家也倒像曾有一个的。只是这十来年没进京来,却记不真了。”贾母笑道:“那就是我的孙子。——人来。”众媳妇丫头答应了一声,走近几步,贾母笑道:“园里把咱们的宝玉叫了来,给这四个管家娘子瞧瞧,比他们的宝玉如何。”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甄家是有五位小姐一个公子哥儿的,其中大小姐和二小姐嫁到了京城,并且经常得到贾家的照顾。这与贾府不同,贾府只有四位小姐,大小姐是皇贵妃,二小姐误嫁中山狼,后被折磨致死,三小姐探春和亲远嫁做藩王妃,四小姐出家。而甄家的大小姐和二小姐从叙述来看,婚后生活是很幸福的,根本不像贾元春和贾迎春那么不幸。
如果我们要了解曹雪芹家情况的话,甄家才是真实的曹家的情况。也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红楼梦》并不是一部真正的自传体小说,它寄托的感情也许是真实的,但事件却不一定是真实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林如海的热烈与林黛玉的冷静
下一篇:曹雪芹家为《红楼梦》甄家原型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