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至第三回,林黛玉到贾府,看到宁国府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黛玉想:“这是外祖之长房了。”
这句话,使我想起点什么。还是第三回,林如海对贾雨村说起贾政的时候,是这样说的:“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
林黛玉所谓之外祖,指的就是贾府。贾敏是贾代善的女儿,林黛玉是贾代善的外孙女,林黛玉确指贾代善和贾母为外祖父和外祖母,兼而泛指整个贾府为外祖家,所以宁国府为外祖家之长房。
小小一个林黛玉,彼时年方七岁,居然分得如此清楚,所谓内外有别也。
再来看,她老爹,堂堂的科举探花,巡盐御史林如海。
林如海是贾代善和贾母的女婿,是第一代荣国公贾源的孙女婿,但是,这里,林如海用了一个非常感性的词,称贾源为祖父,严格说来,贾源只是林如海的岳祖父。
很奇妙,林如海略去了一个“岳”字,林黛玉加了一个“外”字。
这两个字,我以为,正好反映了林如海和林黛玉父女俩的性格。
林如海虽然是侯门之后,但却是地地道道的读书人出身,以科举得功名,做到高位,其骨子里对读书科举、仕途功名的热情还是在的,所以,尊荣国公贾源为“祖父”,那股子热烈,不由得使人相信,没有这么巨大的热情,这样的侯门子,是断断不可能忍受科举仕途之苦,达到如此成就的。
而她的女儿林黛玉呢?虽然此时年方七岁,却已经是异常的冷静了。祖父就是祖父,外祖父就是外祖父,分得异常清楚,虽然,我们看到,贾府作为林黛玉的外祖,对待林黛玉,确实是够意思的了,从主观方面,可以说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可是,林黛玉为什么还是如此冷静?
原因还是在第三回:“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的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去。”
这话说得虽然简略,并没有说贾府如何如何,但是,其间的大致情形是清楚的。
第一,仿佛是为了印证我的分析,此段话里以林黛玉的口吻再一次点题。“外祖母家”、“其家”,这都是见外的表现;
第二,一个“常听得”已经说明贾敏生前是时常给女儿讲起自己的娘家的;
第三,贾敏乃贾府嫡出的女儿,是贾代善和贾母的唯一的女儿,对贾府之了解可谓透彻,因此,很多私密的判断,肯定是对女儿讲了的。冥冥之中,贾敏仿佛知道女儿迟早是要到贾府去的,因此,先做好功课。至于是那些私密话题,曹雪芹不说,我也不说。其实,那些私密的判断,就陆陆续续的在其后的故事中演绎出来了,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
第三,林如海只是贾府之婿,说实在的,了解的更多是贾府的外在显赫和声名,更多的是仰慕,是荣幸,是倍感光荣,而作为妻子,贾敏也没糊涂到要把那些虽然小,但却异常可怕的复杂内幕告诉丈夫,一来自曝家丑,于她贾敏没有任何好处,二来于林如海也没有任何好处,三来于贾府与林家的关系也没有任何好处。因此,贾敏限于妻子的角色是不可能把一些很私密的关于贾府的话题告诉丈夫的;
第四,但是,女儿却不同了,一是都是女性,母女同心,二是贾敏可能要培养女儿将来在权贵大户人家的生存经验,三是感觉到自己身体不行,恐不久于人世,以对丈夫林如海的了解,以及贾母书信往来的意思,判断出孤女只有依傍外祖之家的极大可能,所以,如实相告,给女儿打个预防针。
如此种种,皆是在面对贾府时,林如海热烈,林黛玉冷静的细如发丝的原因。而从中,我们当可以看出了些贾敏的风采,那种睿智,那种缜密,那种苦心,那种清醒,不是有这样敏睿的母亲,又那来林黛玉这样聪慧的女儿?不是这样敏睿的女儿,贾母又怎会爱如珍宝,舍之不得?不是这样处处展示出母亲气质的外孙女,贾母又怎会心肝宝贝的至死不渝呢?
而这其中,我们又是否可以窥见贾母年轻时的气质来?我想,大家应该明白了吧?贾母为何对贾敏、林黛玉如此看重?因为,如果说在贾母看来,贾宝玉身上,流淌的是两代荣国公贾源和贾代善的血液,因为贾母和张道士都说过,贾宝玉和他爷爷也就是贾代善最像了,那么,贾母这一血统的延续者,就是贾敏和林黛玉。贾母爱贾敏爱林黛玉,就是爱自己,反之亦然。
而让贾宝玉和林黛玉结合,在贾母看来,难道不是新一代版本的贾代善和贾母夫妻再世的重演吗?是的。我相信贾母内心,是有这样隐秘的甚至是潜意识的心理的。所以,那些如高鹗一般说贾母八十回后会反水,转而支持贾宝玉和薛宝钗的人,你们是没有真正的读懂贾母,读懂贾敏,读懂林黛玉,也没有真正的读懂《红楼梦》呀。
贾母要看到的,其实是隔代之后,她和丈夫贾代善最正统最优秀的血统的继承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再一次结合!
无它!
这句话,使我想起点什么。还是第三回,林如海对贾雨村说起贾政的时候,是这样说的:“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
林黛玉所谓之外祖,指的就是贾府。贾敏是贾代善的女儿,林黛玉是贾代善的外孙女,林黛玉确指贾代善和贾母为外祖父和外祖母,兼而泛指整个贾府为外祖家,所以宁国府为外祖家之长房。
小小一个林黛玉,彼时年方七岁,居然分得如此清楚,所谓内外有别也。
再来看,她老爹,堂堂的科举探花,巡盐御史林如海。
林如海是贾代善和贾母的女婿,是第一代荣国公贾源的孙女婿,但是,这里,林如海用了一个非常感性的词,称贾源为祖父,严格说来,贾源只是林如海的岳祖父。
很奇妙,林如海略去了一个“岳”字,林黛玉加了一个“外”字。
这两个字,我以为,正好反映了林如海和林黛玉父女俩的性格。
林如海虽然是侯门之后,但却是地地道道的读书人出身,以科举得功名,做到高位,其骨子里对读书科举、仕途功名的热情还是在的,所以,尊荣国公贾源为“祖父”,那股子热烈,不由得使人相信,没有这么巨大的热情,这样的侯门子,是断断不可能忍受科举仕途之苦,达到如此成就的。
而她的女儿林黛玉呢?虽然此时年方七岁,却已经是异常的冷静了。祖父就是祖父,外祖父就是外祖父,分得异常清楚,虽然,我们看到,贾府作为林黛玉的外祖,对待林黛玉,确实是够意思的了,从主观方面,可以说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可是,林黛玉为什么还是如此冷静?
原因还是在第三回:“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的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去。”
这话说得虽然简略,并没有说贾府如何如何,但是,其间的大致情形是清楚的。
第一,仿佛是为了印证我的分析,此段话里以林黛玉的口吻再一次点题。“外祖母家”、“其家”,这都是见外的表现;
第二,一个“常听得”已经说明贾敏生前是时常给女儿讲起自己的娘家的;
第三,贾敏乃贾府嫡出的女儿,是贾代善和贾母的唯一的女儿,对贾府之了解可谓透彻,因此,很多私密的判断,肯定是对女儿讲了的。冥冥之中,贾敏仿佛知道女儿迟早是要到贾府去的,因此,先做好功课。至于是那些私密话题,曹雪芹不说,我也不说。其实,那些私密的判断,就陆陆续续的在其后的故事中演绎出来了,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
第三,林如海只是贾府之婿,说实在的,了解的更多是贾府的外在显赫和声名,更多的是仰慕,是荣幸,是倍感光荣,而作为妻子,贾敏也没糊涂到要把那些虽然小,但却异常可怕的复杂内幕告诉丈夫,一来自曝家丑,于她贾敏没有任何好处,二来于林如海也没有任何好处,三来于贾府与林家的关系也没有任何好处。因此,贾敏限于妻子的角色是不可能把一些很私密的关于贾府的话题告诉丈夫的;
第四,但是,女儿却不同了,一是都是女性,母女同心,二是贾敏可能要培养女儿将来在权贵大户人家的生存经验,三是感觉到自己身体不行,恐不久于人世,以对丈夫林如海的了解,以及贾母书信往来的意思,判断出孤女只有依傍外祖之家的极大可能,所以,如实相告,给女儿打个预防针。
如此种种,皆是在面对贾府时,林如海热烈,林黛玉冷静的细如发丝的原因。而从中,我们当可以看出了些贾敏的风采,那种睿智,那种缜密,那种苦心,那种清醒,不是有这样敏睿的母亲,又那来林黛玉这样聪慧的女儿?不是这样敏睿的女儿,贾母又怎会爱如珍宝,舍之不得?不是这样处处展示出母亲气质的外孙女,贾母又怎会心肝宝贝的至死不渝呢?
而这其中,我们又是否可以窥见贾母年轻时的气质来?我想,大家应该明白了吧?贾母为何对贾敏、林黛玉如此看重?因为,如果说在贾母看来,贾宝玉身上,流淌的是两代荣国公贾源和贾代善的血液,因为贾母和张道士都说过,贾宝玉和他爷爷也就是贾代善最像了,那么,贾母这一血统的延续者,就是贾敏和林黛玉。贾母爱贾敏爱林黛玉,就是爱自己,反之亦然。
而让贾宝玉和林黛玉结合,在贾母看来,难道不是新一代版本的贾代善和贾母夫妻再世的重演吗?是的。我相信贾母内心,是有这样隐秘的甚至是潜意识的心理的。所以,那些如高鹗一般说贾母八十回后会反水,转而支持贾宝玉和薛宝钗的人,你们是没有真正的读懂贾母,读懂贾敏,读懂林黛玉,也没有真正的读懂《红楼梦》呀。
贾母要看到的,其实是隔代之后,她和丈夫贾代善最正统最优秀的血统的继承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再一次结合!
无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林黛玉进西角门到底绕路了没有?
下一篇:《红楼梦》中哪家是曹雪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