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欢迎来到琪琪文学网,您可以 登陆或者 注册

林黛玉为何选择自缢的方式结束生命?

作者: 风之子时间: 2014-01-21 12:41阅读: 收藏评论在线投稿
  在我得出了林黛玉是自缢于林中而死的结论之后,有许多朋友接受不了这个观点。其实,也包括我自己。对于林黛玉这样完美的女孩,这样的死法确实过于残酷了。可是,怎么办呢?从文本的分析来看,林黛玉确乎就是这样死去的。这也是曹雪芹不忍而最终用非常隐晦的方式来表现林黛玉结局的主要原因。
  随着我阅读《红楼梦》的不断深入,觉得还是有必要再说说林黛玉自己或者说曹雪芹或者说我本人认为林黛玉是用自缢的方式来结束生命的其它的更多的理由。

  首先,自缢是《红楼梦》中的女子结束生命的一种很常见的方式。
  秦可卿是自缢而死的,有判词和配画为证。就连鲍二家的因为与贾琏通奸,被王熙凤发现,也是上吊死的。还有,我们必须注意一个毫不起眼的细节,那就是王熙凤横加干涉的张金哥的婚姻,烈女张金哥也是以自缢殉情的方式结束生命的。“谁知那张家父母如此爱势贪财,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一条麻绳悄悄的自缢了。那守备之子闻得金哥自缢,他也是个极多情的,遂也投河而死,不负妻义。”

  其次,自缢是中国古代女子选择自杀的一种常见方式。
  我们所熟悉和知道的杨贵妃之死,就是自缢。而中国宫廷之中非常多的女子,也往往是以自缢的方式结束生命的。
  究其缘由,我以为恐怕在于自缢是最接近常态的一种死法。在古人看来,死也分为好几个等次。最惨的就是车裂、五马分尸、腰斩以及斩首等导致身体遭到损坏的死法,而次之的则是服毒等死法,这种死法虽然保证了“全尸”,但尸体是遭到毁坏的,比如会皮肤发黑、七窍流血等等。至于自缢,虽然面部会有所变形,但其实是一种比较好的死法,因为它基本保证了“人的身体的不变型”。我想,这大概是林黛玉选择自缢而死的一个重要原因。
  接下来,顺着这个观点,我们再来看看大家一贯认为的林黛玉是投水自尽或者绝食而死的说法能不能站住脚。

  其一,这两种说法在小说中都没有明显的证据。

  其二,从小说中来看,林黛玉是不可能投水自尽的。

  这方面的证据有三点:第一点是葬花词中已经说过:“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对于花尚且认为水会污染它,更何况是林黛玉自己呢?第二点是林黛玉和贾宝玉之所以要“葬花”就是因为他们认为花随流水漂泊被污染了。第三点是《红楼梦》中的一段描写已经表明曹雪芹本人也不认可投水自尽的方法。“贾环见他父亲盛怒,便乘机说道:‘方才原不曾跑,只因从那井边一过,那井里淹死了一个丫头,我看见人头这样大,身子这样粗,泡的实在可怕,所以才赶着跑了过来。’”
  这段话说的是投井死后的金钏。虽然贾环的话有点夸张,但确实如此。人经过水浸泡以后,是“变形得非常可怕”的,作为可以互为文本的小说,我们完全可以由此理解林黛玉甚至曹雪芹不会采用投水自尽的方式去结束生命。

  其三,从小说中来看,林黛玉也不可能是绝食而死的。
  原因很简单,绝食是要惊动很多人的,也是要使贾府背上骂名的。林黛玉虽然悲愤于与宝玉婚姻的无望,但决不会把自己的死的动静闹得那么大那么煽情,也不会让贾府如此难堪,因为这完全不符合林黛玉清高纯洁的性格和品格。
  在取得了以上认识之后,我们再来看关于林黛玉的判词以及配画,我有充足的理由认定,林黛玉就是自缢而死的(见拙文《林黛玉到底是怎么死的?》)。
  至于现在高鹗的续本后四十回林黛玉病死的描写,几乎不用反驳,因为那不是曹雪芹式的林黛玉之死,而是高鹗的煽情式的林黛玉之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