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欢迎来到琪琪文学网,您可以 登陆或者 注册

林黛玉一家其实深受科举之害

作者: 镜花水月时间: 2014-01-14 18:19阅读: 收藏评论在线投稿
  在正题之前,说点闲话。
  第一,有人嘲笑我研究无聊问题。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红楼梦》的问题,只要有疑问,就不无聊,得搞清楚,搞清楚之后,说不定就柳暗花明,是另一番景象了。说实话,关于林黛玉一家深受科举之害的发现,就是研究林黛玉和弟弟是否一母同胞以及林黛玉之前怎么没到过外婆家这等所谓无聊问题,使得林黛玉家的情形渐渐清晰,进而发现林家之苦的,这样看来,之前的那些问题无聊吗?如果我们看《红楼梦》,动不动就以虚构,以无聊来对待,只能说明我们的肤浅和无知,以及自大。
  第二,只要一谈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相爱,我们就会说,是因为他们志同道合,有相同的见解,比如贾宝玉厌恶八股,林黛玉也厌恶,这是他们相爱的基础,也是贾宝玉和薛宝钗和史湘云分歧的地方。但是,我们往往浅尝即止,就此打住,包括我自己,在此之前,也没有问问,为什么?贾宝玉为什么厌恶八股?林黛玉为什么厌恶八股?只是因为天性?这两人是出生在公侯之家,从小锦衣玉食的公子小姐,单单以性格论,说不通啊,还有教育,难道林家和贾府会教育贾宝玉和林黛玉反对八股?不可能。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何反对八股厌恶八股?原因何在,有人想过吗?

  我想说的是,通过对林黛玉和弟弟是否一母同胞以及林黛玉之前怎么没到过外婆家等“无聊可笑”的问题的研究,我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原因,一个很容易就被忽视但确实存在的原因。
  今天先说林黛玉,其实,林黛玉深深反感和厌恶八股科举,只有一个原因,因为自小早慧的林黛玉,目睹了自己的家庭,一个父母恩爱,子女乖巧,原本和睦幸福的家庭是怎样被科举摧残而变成支离破碎的。
  首先,通过小说的叙述,我们知道,林黛玉家,也就是林如海家,是列侯出身,世袭三代,至如海之父,皇帝恩宠,又加袭了一代,林如海这一代,只能从科举出身入仕了。
  第二,我们还知道,贾敏死后一年,林黛玉五岁,林如海已经四十岁了,而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也算是个成功人物了。但仔细算算,其间的辛酸有谁知道?
  一般大的科举考试,三年一试,即便就算林如海四十的时候已经开始了下一届的科举考试,林如海中探花的时间也就是五六年前,也就是林如海三十四岁左右,而且,可以判定,也就是在林如海中了探花之后,林如海和贾敏夫妇才要的孩子,就是头胎的林黛玉,时间刚好对上。
  第三,在此之前呢?林如海走科举之路,就必须从童生、秀才、举人、进士这么一步一步的走来,也就是说,在林如海三十四岁之前,他走过了童生、秀才和举人之路,然后在三十四岁左右进士中的探花。
  第四,贾敏不可能三十多岁才嫁的林如海,也不可能是续弦。小说里说了,贾敏是林如海的“嫡妻”,嫡妻就是原配结发妻子的意思,那么,林如海应该是在十八九岁二十岁的时候,经过有侯爵爵位的父亲和有国公之爵位的贾敏的父亲贾代善首肯同意,娶的贾敏,贾府一等一尊贵的千金小姐。
  第五,这小夫妻俩,门第高贵,钟鸣鼎食,郎才女貌,才情契合,原本是多么幸福的一对。但是,振兴家族的使命压迫着林如海和贾敏,林如海是第五代,不能世袭爵位了,只能科举考试了,因此,这小夫妻两,为了重振林家的地位,也为了对得起贾府乘龙快婿的名声,只能默默的发奋读书,参加科举考试,这一考,就至少是十四年,不要孩子,没有享乐,只有苦读,林如海苦读,贾敏伴读,一步步从童生到探花,全国第三名,其间的辛酸和甘苦,有谁知道?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时,风华正茂的林如海和美丽绝伦的贾敏是怎样的互相鼓励坚持,苦读,发誓要出人头地的。
  第六,终于,这夫妻两在苦读伴读十四年之后,如愿以偿,中得探花,林如海也做得高官了,但是,岁月蹉跎,耽误了,更或者,林如海和贾敏的青春、精力和激情,已经被漫漫十四年的科举之路消耗殆尽了,他们成功了,但是他们年纪也大了,身体也垮了,这个时候要的孩子,包括林黛玉,包括林黛玉的小弟弟,都无一例外的是“先天不足”,而更令人悲痛的是,林黛玉的小弟弟还因为先天不足在三岁的时候死去了。贾敏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她的原本就因为伴读而消耗的生命在经历了高龄生产和丧子之痛后终于支撑不住了,死了。
  第七,就这样,一个原本应该是天作之合美满幸福的家庭,破碎了。儿子早夭,母亲早逝,林黛玉被外婆接走,父女分离,而万念俱灰的林如海也不久就去世了。
  第八,这个家庭,原本一直苦苦追求的科举功名,为之不惜抛弃一切,结果呢?功名得到了,但没有得到幸福,得到的,却是为科举功名付出后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可悲可叹!

  所以,我们体会林如海和女儿告别时的一番话“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午母亲教养,下午姊妹兄弟扶持”时,是不是能够体会林如海对妻子贾敏的深情,对女儿儿子的愧疚?这里的批语好极,说的是“可怜!一句一滴血,一句一滴血之文。”
  是呀,这难道不是为科举所害的林黛玉一家的血泪史。如果不是为科举为功名,林家完全可以幸福美满,衣食无忧的呀。
  所以,当早慧的林黛玉目睹这一切,知道父母为什么这样憔悴?这么晚才要孩子?以及弟弟的羸弱与早夭,以及母亲的痛苦与病势,以及与父亲的生离死别,当聪慧的林黛玉看到这一切,都是拜科举所赐,都是父母为了功名疯狂追求科举所致,林黛玉会有怎样痛彻心扉的感受?她还会赞同科举吗?还会羡慕功名吗?不会了,因为她从自己家庭的切身之痛看到,科举功名和美满幸福无关,毫无关系。

  因此,她极力赞同贾宝玉对科举八股的反感,从来不主张贾宝玉拼命去科举,也就变得非常好理解了。这就是林黛玉理解和支持贾宝玉不走科举八股之路的根本原因,因为这教训,是用她的父母兄弟的生命换来的。
  曹雪芹对科举制度的控诉和批判,可谓犀利,可谓深隐,可谓彻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