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欢迎来到琪琪文学网,您可以 登陆或者 注册

也谈忠与孝

作者: 雪莹时间: 2014-02-12 21:29阅读: 收藏评论在线投稿
  我们中国人,在古代就把忠与孝作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强调对国家的忠诚,对父母及长辈的孝敬。那么,从这两方面来看,我们究竟做了多少呢?做得怎样呢?
  小的时候,我们对忠与孝不可能有什么深刻的认识。如果说有一些,也是非常朦胧,或者只是一种愿望而已;比如我小的时候,说到忠,首先是忠于毛主席。然后很自然地就想到了关云长,杨家将。这就相当地不错了。再大一点,也想参加解放军,也想报效祖国。至于孝,就做得更差了。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舍不得吃。如果能劝他们吃下去一口,那就是我所谓的尽孝了。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懂得孝敬父母,还真的需要等到自己做了父母之后。
  无论忠与孝,爱是基础。忠与孝,应该从孝开始。特别是我们普通人,更是如此。一个人,只有孝敬父母,才可能关爱他人,关爱社会。这其实就是爱的一种延伸。道理很简单,假如一个不知道感恩,连父母都不爱的人,那一定是个狭隘自私的人。这样的人,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报与奉献。这样的人做到忠与孝,恐怕是难上加难。自己虽然不是这样的人,可是,回想自己的所做所为,是否就没有遗憾呢?不然。
  从出生到15岁,我没有离开父母。但是,那只是他们亲我照顾我。16岁至18岁上高中,一周回家一次。星期天下午走的时候,母亲给我炒了咸菜,拿了干粮,送我到村口。下个星期六回来的时候,我给弟弟拿回来一个大蒸馍。说明十六岁以后的我,已经懂得亲自己的弟弟了,也是孝敬与关爱的一种表现。18岁至21岁去了大同上学。离家更远了,回家也更少了。三年里,都是半年回一次家。后来参加工作去了忻州,差不多每个月回家一次。工作安定了,结婚了,回家就更少了。一直到父母去世那年,我回家的次数每年基本固定在10次左右。有时候和父母住上一夜,有时候看看就走。虽然回家时买的东西多了,却跟父母一起住的日子更加少了。每一次走的时候,只要你回头,就能看见那种忧伤或者无奈的眼神!
  对父母及长辈的孝敬是多方面的。有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就说得很好:洗洗碗,捶捶背,聊聊天,说说工作,就是对父母的孝敬。这方面,我做得不够好。怪不得我的母亲常常在村头眺望,父亲则喜欢站在屋顶上。特别是星期天或者节假日,更是如此。那么,是否因为“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的缘故呢?决非如此。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虽然工作烦琐了些,虽然培养了不少学生,但也不过是谋生而已。与“忠心报国”恐怕还离得好远呢!自己所以回家少,住的少,替父母干活儿更少,主要是认识上的偏差。如今,当我的女儿离开了我们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而我的父母却已经走了!正所谓“子欲孝,亲不待。”悔之晚矣!
  自古忠孝难两全,而我却是既没有尽忠,也没有尽孝。朋友,你们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执者如尘 下一篇:努力可以改变命运